当前位置: CNMO > 行业新闻 > 消费数码 > 正文

电视行业新十年变革周期,中国品牌谁会成为领跑者?

作者:壹观察
2024-06-27 19:36

文丨壹观察 宿艺

6月21日,“美洲杯”战火点燃。在卫冕冠军阿根廷队与加拿大队的揭幕战现场,一幅“TCL电视,全球第二”的霸气广告倍受瞩目。

这句广告词,其实并不准确。它说得对,但也不对。

说它对,是因为TCL的电视销量,放眼全世界,确实仅次于韩国三星。比如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,TCL电视就以12.5%的市场份额,蝉联了全球第二。

说它不对,则是因为TCL电视的真正实力,其实不是“世界第二”,而是“世界第一”!

由于TCL不但风格低调,而且坚持做自主品牌产品,所以在对外宣传的时候,一向只统计自主品牌的销售数据。

但事实上,TCL除了自主品牌电视以外,旗下还拥有电视代工企业MOKA(茂佳科技)。

如果将TCL的自主品牌及代工电视全部计算在一起,那么,总体销量已经超越三星,稳居世界第一。

以2023年为例,除去TCL电视(含子品牌雷鸟)的销售量2526万台以外,茂佳科技也超越第二名TPV(冠捷)近300万台的绝对优势,位居全球电视代工行业榜首,总出货量超1400万台。

按此计算,全球每销售5台电视,其中就有一台来自TCL。

那么,TCL的“世界第一”究竟是怎样炼成的?

产品力致胜:独占“半壁江山”

电视,是消费电子领域最惨烈的一片红海。

自1958年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诞生,超过半个世纪的产业鏖战,早已让电视产业陷入充分的“过度竞争”。要想杀出重围,必须以极致的产品力,不断打造“让用户尖叫的好产品”。

而在当下的电视市场,最吸引用户,也最受企业热逐的两大产品力方向,一是Mini LED,二是大屏。

Mini LED,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显示器,是过去十多年来,经过各种技术路线反复争论与淘汰之后,最终明确的全球彩电显示主流技术。

无论是从技术优势、产业成熟度还是用户意愿,Mini LED电视都是当下市场的最优解。它既拥有比传统液晶更高分辨率、高对比度、高亮度、高色域的四高优势,又能解决OLED在大屏显示上的亮度低、易烧屏与成本过高的三大短板,实现尺寸更大,使用寿命更长,生产成本更低。

与此同时,当下的Mini LED电视的均价也是普通电视的3倍,彩电厂商有更多的空间来做好产品。

所以,近几年来,各大彩电厂商都加大了Mini LED技术研发力度,不断迭代推出Mini LED彩电产品。

群智咨询(Sigmaintell)数据显示,2023年,全球Mini LED电视出货量为320万台,同比增长11%。2024年更被普遍认为会进入Mini LED电视的放量期。根据第三方预计,自2023-2026 年全球Mini LED电视销量年化增速预计将高达73%,成为电视市场的一个主要增长引擎。

与此同时,大屏也是电视行业的大势所趋。

伴随沉浸式观影的需求升级,越来越多用户选择大尺寸电视,“买大不买小”已然成为消费者心照不宣的选择。

了解以上趋势以后,我们就能理解,下面这组数据的震撼:

当下,无论是Mini LED电视,还是大屏电视,TCL都以超过50%市场份额的碾压优势,实现了对细分市场的“遥遥领先”。

中怡康数据显示,中国2023年的98吋巨屏电视市场上,TCL的销量占比也高达52.3%。而TCL今年发布的领曜QD-Mini LED电视 X11H,更是目前全球百吋级量产机中,唯一一台万级分区的QD-Mini LED电视,正式带领行业进入了万级分区新时代,被网友称为“2024画质天花板”。

十五年磨剑:全产业链大势已成

在竞争高度白热化的行业,在最有价值最热门的赛道,TCL为何能做到一骑绝尘?

关键原因在于,在彩电行业,TCL拥有中国唯一、全球领先的“芯片-面板-技术-产品-量产-份额”的产业全链路优势。

深圳市光明区的TCL华星半导体显示工业园内,两座十层楼高的巨大工厂里,每台价值上亿元的曝光机并排铺开。在这里,温度和湿度恒定在23.8摄氏度和56%,机台内的洁净度为10级,机外无尘等级为100级,相当于最高级别的洁净手术室,曝光机台的加工精度达到微米级,是头发丝的1/1000;曝光后的彩膜玻璃要与阵列状的薄膜晶体管玻璃在真空中对位贴合,误差不能超过6微米。

这两座分别投资538亿元和427亿元的产线被TCL命名为t6和t7,是全球最高世代的LCD生产线,每月能生产24万片大尺寸面板,能够制作出最大115英寸的电视屏幕。

在电视行业,屏幕的成本占比一般高达30%-50%,最高时甚至超过80%。有没有高质量的、稳定的、低成本的屏幕供应,对彩电企业来说无异于生死之别。

新世纪之交,正是由于忽视了液晶显示技术发展,全力押注落后的CRT显像管,国产彩电行业一度领先的市场份额瞬间灰飞烟灭。而在2005—2014年期间,液晶面板甚至成为了中国继芯片、原油、铁矿石之后,第四紧缺的进口物资,每年采购金额高达300亿-500亿美元。

2009年,TCL创始人、董事长李东生决定,成立一家全新公司,入局上游半导体显示,以此健全产业链,打破日韩面板巨头的扼喉之困。

众所周知,科技产业两件事最烧钱,一是芯片,二是面板。2009年之时,韩国双雄三星LG还高居神座,日本夏普尚未衰微,友达、奇美、广辉等“台湾五虎”声势煊赫,大陆也已有京东方冲杀在前,TCL如果加入战局,眼见是凶多吉少之局。而新公司的第一条产线的预计投资,更是高达245亿人民币。

这个数字,已经超过了TCL当时的净资产。但在李东生看来,如果不迈出这关键一步,命脉始终受制于人,未来依然只能等死,必须舍命一搏。

当年11月,TCL联手深圳市下属投资公司正式成立华星光电(现TCL华星),并启动国内首条8.5代线TFT-LCD生产线建设。

此后15年,TCL累计投入3000亿人民币,建设9条生产线,TCL华星也一路成长为LCD面板全球产能排名全球前二,其中电竞面板市场份额全球第一,55吋及以上尺寸面板出货总量市场份额全球第一,LTPS平板市场份额全球第一,电竞屏连续9个季度全球份额第一的中国面板行业双雄之一。

在此期间,TCL华星并不是盲目追赶,而是一直用心寻找超车机会。

2016年,TCL准确洞察并坚定选择了Mini LED作为确定性的新技术演进方向,并率先投入布局,2018年发布全球首台Mini LED电视,次年率先实现Mini LED电视量产,2021年进一步专注大尺寸Mini LED……等到路线之争尘埃落定,其他厂商开始入场之时,才发现TCL的先发优势,早已不可撼动。

截至目前,TCL已累计申请专利超10万件,其中PCT专利超1.7万件,并已搭建关键战略技术、材料技术、装备技术、器件工艺技术4大国家级研发平台,制定了270项国内外技术标准。并一举奠定了全球领先的Mini LED“研产销一体化”全产业链生态布局。

与此同时,TCL华星也发挥了中国制造的核心优势,通过不断学习与改良,实现了对日韩巨头的良品率和生产成本反超。

2015年,TCL华星t2产线投产,用了两年时间良率才爬坡到90%,而2019年,t6产线投产时,良率当年就爬到了92%。2020年8月,TCL华星收购了位于苏州的三星液晶显示工厂,接手后发现,同样规格的产品,自己的制造成本比刚接手的苏州工厂低了约15%。

面对更低成本、更高良率的竞争压力,日韩巨头逐渐败退。2017年,中国大陆液晶面板出货量首次超越韩国,升至全球第一。2024年5月,夏普公司宣布将在9月前停止其大阪堺市的液晶面板工厂运行,而LG也计划出售位于广州的8.5代线LCD工厂,加上已经关闭最后一座LCD工厂的三星,曾经主导LCD产业的日韩企业,都已经陆续出局。

至此,TCL完成了从相对低端的消费电子产品组装制造,向难度更大、供应链更复杂、价值更高的全产业链高端制造的全面转型。

横跨上下游的“研产销一体化”的生态优势,也让TCL将生死线握到了自己手中。既能以更低的成本、更高的质量,实现更好的Mini LED和大屏体验,不断巩固市场优势格局,同时也打通了“用户洞察-产品优化方向-技术再突破”的逆向路径,基于用户的需求反向定制核心技术和器件,更敏捷地校准新产品的定义和走向,从而建立起更宽阔的“护城河”。

最终,大势已成的TCL,无论自有品牌站稳高端电视市场,还是代工企业摘取全球榜一,都能在谈笑之间,进退自如。

中国市场很大,但全球市场更大

TCL的成功,不仅在于产业实力,也在于全球布局。

市场研究机构奥维睿沃数据显示,中国彩电品牌全球出货量占比正在逐年增高,中国彩电品牌的全球出货量占比,已经从2020年的34.1%提升至2024年第一季度的44%。

很多人都听说过李东生的一句话:“不出海,就出局。”早在其他厂商还专注于国内市场的存量博弈之时,TCL就已经将目光投向海外增量市场,并将全球化作为了自己的主要发展规划。

从1999年越南投资办厂,到2003年拓展到印度、东南亚、俄罗斯等海外市场,经过初步的“早期探索”,TCL从2004年开始发力,接连完成了对汤姆逊彩电业务、阿尔卡特手机业务的海外并购。2015年,TCL更进一步,制定了再出发战略,通过全球化市场建设、品牌营销等实现品牌价值输出。

如果说,改革开放初期的国内企业出海,更多是低靠成本优势输出产品争夺市场;那么,如今的企业出海,更需要做好本地化,扎根当地部署产品、供应链、制造、营销和人力资源,与当地共建工业能力,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,最终完成自身全球化的产业与服务布局。

这也是TCL的选择。在圣保罗,TCL设立了市场营销及物流中心,在美国,TCL设立了研发中心,合作了NFL职业橄榄球,在越南、波兰、墨西哥、巴西和印度,TCL建立了智能终端生产基地,在德国、西班牙、意大利等6个欧洲国家,TCL是他们国家足球队的官方合作伙伴……

目前,TCL已在全球设立了46个研发中心,33座制造基地,产品销售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,而TCL彩电甚至80%的销量都已经来自海外市场。

正是因为这样将真正的全球化彻底融入企业自身战略,所以即使是在贸易摩擦不断,国际环境复杂的当下,TCL依然能在全球取得越来越好的市场成绩。

据GfK和Circana最新报告显示,2023年TCL电视出货量市场份额在海外近30个国家排名位居前五。其中,在北美市场,TCL 电视零售量在美国及加拿大分别排名第二、第三;在一些新兴市场如澳大利亚、菲律宾、缅甸及巴基斯坦位居第一。

“中国市场很大,但全球市场更大,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已是必答题。”李东生说。

继续挺进“无人区”

TCL电视的谋局,不仅已经胜在过去,胜在当下,也正谋胜于未来。

《壹观察》认为,半导体核心显示技术的路线之争,实际上是对未来终端创新、市场普及节奏、用户接受趋势的判断不同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所有重大创新技术的成功,一定会在技术、需求、商业三者之间实现平衡。

除了已经起势的Mini LED,在Micro LED、柔性屏、喷墨打印 OLED等更多前沿领域,乃至发光芯片、模组光学架构和画质AI算法等更多技术领域,TCL也都已经提前展开布局。

比如印刷OLED,是中国显示产业第一次引领一条全新的技术路线。与三星、LG等韩国半导体显示企业的“蒸镀OLED”显示制造工艺不同,TCL华星主导的印刷OLED无需真空环境,不需要使用金属掩膜版,材料利用率更高、成本更低,且更容易调节尺寸和形状。

但同样,这也是一条行走在无人区的荆棘之路,TCL华星已经独自在这条路上探索了11年,几乎每个环节都需要自己从零开始攻关。TCL还通过战略投资日本JOLED,来牵头构建从上游设备、材料到器件、应用的全球范围新型显示产业生态,以加速印刷OLED的产业化进程。

越是强大的英雄,越需要独自面对挑战。面向未来,真正成绩已经实现“世界第一”的TCL,必然还要经历更多的“无人区”挑战,也将面对更激烈的市场搏杀。在这个过程中,有太多的未知可能,有太多的不确定挑战。

但无论如何,我们都可以肯定,TCL必将以更昂扬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,通过技术创新、品牌建设、市场布局等各方面努力,在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实力同时,带动整个中国显示产业集群的共同成长。

6月20日,谷歌Google携手凯度BrandZ发布《2024年中国全球化品牌50强》榜单及报告,TCL作为领先的全球化品牌连续第八年上榜,排名第11位,品牌力同比增长超17%。

根据《财富》杂志报道,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.5年,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~8年,能站上行业巅峰或者成功长跑的企业少之又少。

而成立于1981年的TCL,从一个生产磁带的地方小厂,发展蜕变为如今集智能终端、半导体显示、新能源光伏于一体,业务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,服务全球超9.6亿的用户的领先高科技产业集团,至今依然生机勃勃,依然持续站在市场、产业与技术变革的前沿,面向新的技术变革与产业格局不断“自我进化”。

这既是中国科技企业见证中国改革开放进程,以自身不懈努力创造“大国品牌”的一个成果,也是中国科技企业面朝世界,不断摸索、追赶、奋进的重要代表。

如今,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在新的时代,中国企业要创建具有国际一流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,也必然需要如TCL一般,主动走出“舒适区”,主动面对全球市场的巨大挑战与不确定性,迎难而上,向死而生。

这才是TCL作为“世界第一”,带给我们的榜样与启示。

分享

加入收藏

网友评论 0条评论
用其他账号登录:
请稍后,数据加载中...
查看全部0条评论 >

Copyright © 2007 - 北京沃德斯玛特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.All rights reserved 发邮件给我们
京ICP证-070681号 京ICP备0908125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6320号 京网文[2012]0132-04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