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CNMO > 行业新闻 > 消费数码 > 正文

IoT时代,“HOMA”组局

作者:闫跃龙
2020-10-23 16:20

OPPO智美生活发布会的邀请函,是一个全家桶,其中有一套积木,其中绿色的字连出来是“步入新境”(One More Step)。这个邀请函引发了业界的诸多想象:全家桶中都有哪些产品?OPPO到底要步入什么样的“新境”?

10月19日,谜底揭开,在OPPO第一次以IoT为主题举行的发布会上,带来了OPPO智能电视S1和OPPO智能电视R1、声学旗舰新品OPPO Enco X等一系列IoT新品。

正如发布会的主题“One More Step”,它是OPPO6年前一场发布会同样主题的继承和进化,OPPO在IoT上“更进一步”,步入了万物互融的“新境”。

01 人是中心

苹果、华为、小米都做IoT,OPPO做IoT还有什么差异化之处?

在参加完发布会并在现场进行体验之后,笔者找到了答案,是四个字:“人是中心”。

“人是中心”,首先体现在回归本质的体验上,超越硬件配置参数,而是带来精品的体验。电视的本质是音画体验,OPPO智能电视S1,既有4K量子点超广色域屏幕、120Hz超感刷新体验,也有与顶级音响配置联合丹拿调音。OPPO Enco X真无线降噪耳机同样由OPPO与丹拿联合打造,聚合了双方声学上的优势,在TWS耳机上带来了Hi-Fi级音质。

更重要的,是这些产品不是孤立的存在,而是一切围绕人的场景体验,带来“连接无感、内容无缝、体验无间”。

今天的科技产品的背后往往不单单是一款硬件产品,OPPO手机与手表、耳机等产品之间,OPPO电视与耳机之间,都可以快速发现、配对、连接;OPPO手机与OPPO Watch可以通话联动,无需拿出手机,只用手表就能接打电话、拒接电话、进行联系人信息同步;找不到遥控器时,OPPO手机和手表也可自由操控电视、调节音量等等,非常自如。如果今天的科技产品早已不再是单纯的硬件,那么今天的连接也不再是单纯的互联,今天的连接更加的无感、自在,这种无感的连接,才是万物互联应有的连接。

内容无缝,指的是内容可以自由跨越设备的藩篱,在不同设备之间自由的分享、流转,没有缝隙。屏幕的共享是普遍需求,在OPPO的IoT生态里,小屏分享到大屏可以NFC一碰闪投,不止于此,四台手机甚至可以同步投屏到同一台电视上,这为三两好友一起组队“吃鸡”提供了新的情境。

之所以说OPPO IoT的特性是“人是中心”,还在于其给人们带来的体验是无间的。当你看电视的时候,突然有手机来电,电视能够智能感知到,自动降低音量,降低用户通话的干扰;当你进入睡眠状态后,OPPO Watch也能智能感知到,可以根据场景智能关闭电视,带来贴心服务体验。尤为特别的是,这次OPPO智能电视还首次实现了大屏与小天才手表的联动,用电视给小天才打个电话,这种家庭互联的场景恐怕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OPPO的IoT生态中。

从这次发布会透露的这些互联的场景中,不难感受到,OPPO在对待IoT这件事情上,并没有完全以现有的手机业务为核心去拓展IoT生态圈,而是回到了人的根本上来,这或许是此次OPPO智美生活发布会最想传达的信息之一。

02 “HOMA”组局

纵观手机行业,拓展IoT已经是大势所趋。具体来说,是行业趋势、技术趋势、用户需求三点连一线的产物。从行业趋势来说,移动互联网(人与物、人与人连接)向物联网(万物互连)的演进是必然趋势;从技术趋势来说,IoT、AI、5G等技术的成熟和商用,加速智能物联时代的到来;从用户需求来说,用户需要的不是一个个设备,而是融入场景的体验。这些因素汇聚到一起,促使手机厂商加速拥抱IoT。

但是,不同的手机厂商走出了不同的轨迹。苹果和小米作为转型IoT的先行者,前者早在2015年就推出Homekit让iOS设备可以控制家居,此后持续在智能手表、智能音箱等领域发力,围绕自家生态打造了一系列爆款;小米在2014年即激进布局IoT,甚至将其提升到和手机同样重要的地位。不过,两个厂商要么自研为主,要么采用投资生态链的做法,打法都偏封闭。

华为在2019年初发布全场景智慧化战略,并以“1+8+N”的布局吹响IoT的进军号角。同样,在2019年底的OPPO未来科技大会上,OPPO也提出“万物互融”,加速向IoT拓展。相比起来,华为和OPPO拿捏好了时机,因为2019年是5G元年,也是IoT水到渠成的拐点,此时入局,可以少走弯路,加速奔跑。

华为、OPPO、小米和苹果已经成为手机厂商转型IoT的代表企业,不妨称之为“HOMA”。之所以单列这四家,因为他们一方面是主流的手机厂商,在手机上各自拥有差异化的创新优势,并积累起庞大的用户群体、强大的品牌效应,这让其具有天然的优势。

另一方面,他们在IoT上形成了成型打法,相比苹果和小米的相对封闭,华为和OPPO高举的是生态大旗,走的是“自研+共创”之路。如华为是“1+8+N”,其中“1”和“8”是自研,而“N”是通过生态合作的方式;OPPO是“核心入口+智能硬件+品质周边”的三大圈层,其中核心入口是手机、智能穿戴、耳机、智能电视等是自研产品,而智能硬件和品质周边则通过合作+生态选品的方式打造。

IoT时代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,有众多新厂商入局,不过即使在万物互联、万物智能的IoT时代,手机也将是核心入口,这决定了“HOMA”所具备的天生优势,他们将带领众多厂商共同探索IoT的星辰大海。

03 新境何境?

回到这场OPPO智美生活发布会,这是OPPO首场专门针对IoT产品的发布会,足见OPPO对IoT的重视程度。

发布会的主题“One More Step”,对于熟悉OPPO的朋友们来说似曾相识。时间穿越回2014年,OPPO同样在10月开了一场发布会,主题也是“One More Step”。彼时,OPPO发布了多款创新手机产品和配件,还第一次打出了OPPO Lifestyle的概念。

今天的“One More Step”和六年前的“One More Step”既有相似,也有不同。相似之处在于,都是“更进一步”也都是“关键一步”,6年前寓意是创新的深入,六年后则根植于万物互融的新趋势,折射出“OPPO已不仅仅是手机厂商”,这其中的变量,可透过More来读出:

首先,More是“More than Device”,不止是终端,更是精品的体验。OPPO所提供的不仅仅是更强的配置,而是更好的体验。而且,在一款款产品背后,更是这些产品连接、融合所带来的自在体验。就像上面提到的,不是设备为中心,而是人为中心,因为基于人的体验做文章,所以能打破设备、场景的壁垒,带来无感的连接、无缝的内容、无间的体验。

其次,More是“More than Connection”,不止是人与物的连接,更是人与人有温度的连接。当你通过微信视频通话时,手机可切换为电视摄像头进行大屏视频通话,这特别适合和父母或者孩子的交流,高清大屏的视频通话具有更沉浸式的体验,仿佛身临其境;当你的照片通过手机上传到云端,可以在电视查看,这个场景特别适合将拍的照片传给远在家乡的父母查看,让他们随时了解你的动态,亲情即使远隔千里也能相连。可以看到,在OPPO构想的IoT生态中,场景已经超越了连接,而焕发出全新的价值。

第三,More是“More than Platform”,不止是开放平台,更是赋能的生态。OPPO不是一个人在战斗,而是和合作伙伴构建起一个开放共创、跨界融合的生态。HeyThings开放平台,通过赋能,聚合起众多的优质厂商,给用户带来丰富的全场景智能生活。

所以,在万物互融的新形势下,OPPO的“One More Step”也有了新的内涵:它既是对此前发布会理念的延续和继承,也是对这一理念的革新,同时也展现了OPPO不断寻求新机遇、探索极致科技的精神内核。正如在OPPO智美生活发布会上,OPPO副总裁、中国区总裁刘波讲出的那样,OPPO现在已经是一家万物互融的科技公司。

One More Step的这一步是OPPO万物互融的重要一步,也是为用户提供全新IoT体验的关键一步。

而在OPPO看来,万物互融的战略核心就是改变用户体验,这个改变不是靠一个产品,或者某几个产品,而是产品间的联动完成。

同样,在6年前亮相的“OPPO Lifestyle”,也在“步入新境”,进化为“自在智美生活”:

“智”,是智能、智慧,正如上面提到的“智能感知”,万物互联、万物互融的背后仿佛有一个智能大脑,能够知你、懂你,在合适的时间、用合适的设备提供合适的服务。

“美”是美感,OPPO的IoT产品继承了OPPO在手机上的科技美感,讲究的是科技与艺术的融合,OPPO智能电视全系采用悬浮全面屏,让科技美感融入家居环境。OPPO Enco X简洁典雅配色,以及传承OPPO初代MP3 X3所带来的经典流线设计等都是这种“美”的体现。

“自在”是用户角度的感受,是一种无缝连接的自在、智慧互融的自在,是一种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,可以随时随地、随心随行的自在。就像上面提到的,“人是中心”。

综合起来,这就是“自在智美生活”,它集合了OPPO的科技、审美等所有资源、能力甚至文化,汇聚起合作伙伴的共创之力,带来的是万物互融时代的“OPPO Lifestyle”。

从某种意义上来看,OPPO做IoT是在构建一个“体验场”,有人才有体验,做好了体验才能聚人,这大概是OPPO发展IoT的底层逻辑,这也是一家科技厂商走到今天应该具备的更为成熟的产品观。

从这个角度上看,OPPO着力IoT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。

分享

加入收藏

网友评论 0条评论
用其他账号登录:
请稍后,数据加载中...
查看全部0条评论 >

Copyright © 2007 - 北京沃德斯玛特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.All rights reserved 发邮件给我们
京ICP证-070681号 京ICP备0908125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6320号 京网文[2012]0132-048号